12月17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新疆理工学院承办的“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闭幕式暨创新创业教育‘天山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我校490余名师生通过钉钉直播分会场观摩大赛实况,聆听了9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专创融合、学科建设、课程设计、大赛分析、虚拟教研室等方面所作学术讲座。
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闭幕式暨创新创业教育“天山论坛”
我校师生参加活动
据悉,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疆内39所院校、1060个大学生团队、近6000名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全区共有20所院校的108件作品入围自治区决赛,内容涵盖乡村产业创意、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人文与公益、农文旅品牌设计、乡村服务及商业布局改造提升、乡村空间文化提升、农产品直播带货及文化宣传等方面。此次大赛共评选出金奖39项、银奖69项、铜奖109项,我校获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1项,共计获奖17项,学校还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我校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获奖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赛道 | 奖项 |
1 | “毡尚”——筑梦非遗花毡助力乡村绣娘 | 袁娟、赵明月、王颖、马娟、陈哲、康晓静、王瑞秀 | 唐莉霞、姜丹、王双午 | 文化振兴 | 金奖 |
2 | 用中国剪纸讲好新疆故事——乡村振兴下的美育推广与应用 | 张澳伟、赵嘉琳、刘维国、隽新、高泽邦、李晓琴 | 王双午、王静、李勇 | 红旅赛道 | 金奖 |
3 | “买客来”——致力于阿尔斯兰巴格乡塔特勒克艾日克村农副产品销售的VR购物小程序 | 许钊、邬睿智、白汉涛、吴菲、任瑞康、金浩楠、朱书慧 | 马新英、李毅、库都孜·托合塔森 | 产业振兴 | 银奖 |
4 | 与信仰“对话”,与实践“对接”——“胡杨先锋”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 张惠雯、颉雨昕、也尔达那.努里巴哈特、高宇飞、彭骏辉、张璐瑶、刘梦梦 | 斯雯、万莹、施博阳 | 组织振兴 | 银奖 |
5 | 课程思政“石榴籽计划”漫润乡村中小新美育推广 | 木拉迪力·买买提明、佧米然·阿布力米提、拓雅雯、卢可、张文杰、刘潇逾、车晓曼 | 孔情倩、王静、唐莉霞 | 红旅赛道 | 银奖 |
6 | 钗甫集--基于文化润疆的国风剧本杀实践 | 董玉玺、高文慧、常雪、刘月、邓金金、史喜娟、田佳童 | 刘汉成、姚佳莉、文佰马 | 红旅赛道 | 银奖 |
7 | “兜”着农民去致富——订单生 态农业平台构建 | 吕朗坤、马文浩、陈培源、邓泽涛、刘安琪、孙一尧、努尔艾合麦提·莫敏 | 张燕、李广鑫 | 产业振兴 | 铜奖 |
8 | 比利时牛牛孵化队 | 周督督、刘强、郝蕙盟、王绚丽、程禹硕 | 刘汉成、姜媛、王娟 | 产业振兴 | 铜奖 |
9 | “飞马之游”昌吉农业特色产品营销策划方案 | 李鸿杰、孙鑫杰、崔丽琴、高亚伟、李妍、刘毅 | 阿不来提·瓦依提、张晓涛 | 产业振兴 | 铜奖 |
10 | “苹苹安安”阿克苏——苹果包装和销售创意设计 | 程颖、郭佳萌、张博、郭笑寒 | 刘春燕、哈依沙尔·卡德尔汗 | 产业振兴 | 铜奖 |
11 | 喀什泽普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研究 | 阿娜尔古丽·阿布力米提、努尔比亚木·艾力、买尔旦·努尔买买提、海仁萨·阿卜拉 | 蔡玉洁 | 人才振兴 | 铜奖 |
12 | 图木舒克市周边团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 依力米奴尔·努尔买买提、孙经爽、周仕隆、苏力丹卡日·热合曼 | 蔡玉洁 | 人才振兴 | 铜奖 |
13 | 响彻西域的棉铃一一发掘和弘扬棉花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新增长点 | 孙菡、孙静婷、李浩玮、胡正春、范鸿轩、黄雨昕 | 程瑶、沈维琼 | 文化振兴 | 铜奖 |
14 |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先锋团 | 赵嘉琳、刘维国、蔺嘉楠、张澳伟、李征洋、马晓琴 | 李勇 | 红旅赛道 | 铜奖 |
15 | 玉斯屯克和田村的致富故事 | 张佳伟、张文越、张思凡、张东敏、蔡幸幸、王智谦 | 张卫红、李震宇 | 招标村 | 铜奖 |
16 | 探秘巴格其村研学之旅 | 郑兰兰、斯琴格日勒、高彤、刘子洋 | 张馨予 | 招标村 | 铜奖 |
17 | “塞上新村,遇见江南” 华新村旅游节创意策划书 | 刘舒婷、黄柳涵、吴思妤 | 李瑶瑶 | 招标村 | 铜奖 |
此次获奖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我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生动体现。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及乡村振兴工作,依托各类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方法有效应用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社区发展等方面。此次论坛为我校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良好思路,我校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深耕教育发展新理念,提高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图片来源:教务处 编审:宣传部